照顾植物进舱前先灭菌
虽然“月宫一号”目前进行的是无人实验,但科研人员仍要在每天上、下午,分两次进入植物舱,对植物进行日常的维护。“给植物供给营养液,收获已经成熟的作物。”刘红说,还要监控植物的生理指标,如用光合仪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。
无人实验的维护工作,由刘红研究团队的5名志愿者完成,他们轮流进入植物舱,对植物做维护。志愿者邵玲智介绍,他们入舱前先要在第一更衣室内换上干净的鞋子,到风淋室用洁净的空气冲洗全身,再到第二更衣室穿上包裹全身的无菌服。完成这些复杂的程序后,才能进入“月宫一号”的舱内。
“舱内的空气特别清新,还有成熟麦子的麦香味儿。”她说,收获着自己亲手种下的作物,这种感觉既奇妙又令人欣喜。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,目前“月宫一号”的植物舱内,还是按有人实验时的制度栽培植物。也就是每7天栽种、收获一批作物,这样能保证舱内气体的均匀。
对话设备全升级再增一个植物舱
法制晚报(以下简称“FW”):3名志愿者出舱后,为什么还要做10天的无人实验?
刘红:之前的有人实验中,人会扰动舱内环境。以二氧化碳浓度为例,人走到哪里,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随之升高。目前进行的无人实验,少了人的扰动后,我们可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。
FW:无人实验何时结束,之后怎么处理舱内植物?
刘红:“月宫一号”将于5月31日清舱,到时会把舱内植物全部搬出来。
其中部分植物会在舱外进行试验检测,植物的不可食部分可用来做成类土壤基质,用来栽培植物。
FW:已经出舱的3名志愿者,目前身体状况如何?
刘红:他们出来两天后,到北航校医院做了全面检查。结果显示一切正常,有的人身体状况比入舱前还好。比如进去之前有点高血脂,出来后指标反而正常了。舱内的饮食,都是科学订制的食谱,里面空气的PM2.5指数是1。吃的健康,空气又清新,身体能不好么?
FW:“月宫一号”一期实验很成功,未来有什么新的计划?
刘红:有媒体报道,我们要再建一个植物舱,其实不只这一项。一期实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,因此还要对现有3个舱的设备,进行升级改造。光是硬件的花费,预计就要1500万。初步计划,今年先把新建植物舱的大结构弄出来。资金到位的话,最快明年上半年能建成。
FW:为何要增加一个植物舱?
刘红:“月宫一号”现有2个舱室,实现了在系统内循环再生100%的氧气和水,以及55%的食物,总闭合度达97%。但仍有3%的物质,需要从外界输送进舱。我们想要将闭合度提高到99%,几乎完全实现舱内的自给自足。还要再增加一名志愿者入舱,并提高志愿者在舱内的停留时间。
现在1个植物舱内的种植面积是69平方米,平均到每名志愿者身上是23平方米。增加一个植物舱后,种植面积会扩大,平均每个人是30平方米,供给能力会好得多。
FW:实验对志愿者有什么特殊要求吗?
刘红:首先要有技术,志愿者负责的工作,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课题。他们要有生产、实验的技能,不是在舱里随便养几个人。志愿者还要有良好的耐力,忍得住寂寞。不能进去三天,就想要出来了。最重要的一点,是要热爱这项工作。
美特斯-中国风淋室一线品牌,10于年专注风淋室的生产销售,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企业
对文章有疑问?请点击风淋室网站查询相关信息,或者来电咨询13012424989
0532-82275046